等级保护制度下,安全测评需要从安全物理环境、安全通信网络、安全区域边界、安全计算环境、安全管理中心、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管理机构、安全人员管理、安全建设管理、安全运维管理等十个方面,对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测评。 本篇文章将针对“安全通信网络”的相关要求,对信息系统可能存在的风险项进行分析,并给出整改建议。 一、网络架构 1、网络设备业务处理能力 补偿措施:针对设备宕机或服务中断制定了应急预案并落实执行,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 整改建议:建议更换性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的设备,并合理预计业务增长,制定合适的扩容计划。 2、网络区域划分 整改建议:建议根据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涉及信息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网络区域,并做好各区域之间的访问控制措施。 3、网络访问控制设备不可控 整改建议:建议部署自有的边界访问控制设备或租用有管理权限的边界访问控制设备,且对相关设备进行合理配置。 4、互联网边界访问控制 补偿措施:边界访问控制设备不一定一定要是防火墙,只要是能实现相关的访问控制功能,形态为专用设备,且有相关功能能够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可视为等效措施,判符合。如通过路由器、交换机或者带ACL功能的负载均衡器等设备实现,可根据系统重要程度,设备性能压力等因素,酌情判定风险等级。 整改建议:建议在互联网出口部署专用的访问控制设备,并合理配置相关控制策略,确保控制措施有效。 5、不同区域边界访问控制 补偿措施:边界访问控制设备不一定一定要是防火墙,只要是能实现相关的访问控制功能,形态为专用设备,且有相关功能能够提供相应的检测报告,可视为等效措施,判符合。如通过路由器、交换机或者带ACL功能的负载均衡器等设备实现,可根据系统重要程度,设备性能压力等因素,酌情判定风险等级。 整改建议:建议不同网络区域间应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并合理配置访问控制策略,确保控制措施有效。 6、关键线路 设备冗余 对可用性要求较高的系统,若网络链路为单链路,核心网络节点、核心网络设备或关键计算设备无冗余设计,一旦出现故障,可能导致业务中断,可判定为高风险。 整改建议:建议关键网络链路、核心网络设备、关键计算设备采用冗余设计和部署(如采用热备、负载均衡等部署方式),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二、通信传输 1、传输完整性保护 补偿措施:如应用层提供完整性校验等措施,或采用可信网络传输,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 整改建议:建议采用校验技术或密码技术保证通信过程中数据的完整性。 2、传输保密性保护 口令、密钥等重要敏感信息在网络中明文传输,可判定为高风险。 补偿措施: 如网络接入管控较好且网络环境为内网封闭可控环境,确保密码被窃取难度较大,或使用多因素等措施确保即使密码被窃取也无法进行管理,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 如业务形态上必须使用远程Internet访问的相关设备,设备采用多因素认证,且严格限制管理地址的,可酌情降低风险等级。 整改建议:建议相关设备开启SSH或HTTPS协议或创建加密通道,通过这些加密方式传输敏感信息。